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文科视野下的宗教学课程改革实践及其成果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0-15

 【编者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融入,不仅会带来课程教学方面的深度创新,还将充分体现课程育人的多方面功能。借助于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实地的田野调查与影视技术的运用,“宗教人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让学生们从理论上体认宗教人类学的跨学科特质,而且通过生动的、客观的、实地的记录形式,获知宗教现象所具有的更为广泛的文化意义、时代价值,感受宗教文化与整个国家民族在20世纪以来的命运与共,体认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本网讯(通讯员  周雅倩  巫俊逸)2021年10月14日下午,由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主办、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协办的“宗教人类学课程田野调查影视作品分享会”在振华楼B214会议室顺利召开。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周冶陶会长、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方祥玉副主任、学院分管本科生教学的李志副院长、宗教学系翟志宏主任、宫哲兵教授、曹彦副教授及20余位学生,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曹彦老师主持的“‘宗教人类学’课程的人类学影视作品实践”项目(“哲学专业一流本科综合建设”项目的子课题之一)的系列成果之一,集中展示了选课学生综合使用文字性的田野调查与影视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凸显了课程本身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在展示环节,与会师生共同欣赏了《莲溪寺的早晨》、《长春观•田野调查》、《武昌佛学院复学调研》、《长春观与太岁文化》四部由学生独立创作的影视作品。活动的协办方“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将这四部学生作品评定为“2021年度调查报告优秀奖”。

  翟志宏主任通过回顾了宗教学系的发展历史,指出宗教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是使宗教学成为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他尤其指出,“宗教人类学”这门课程最初是由宫哲兵教授开创的,曹彦老师接续讲授了这门课程,并通过带领学生开展田野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拍摄影视作品,从而把实践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宫哲兵教授对《莲溪寺的早晨》的优质的画面和幽静的气氛表示赞叹,对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田野调查方法表示赞扬。他从专业的角度指出,宗教仪式是宗教人类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而影像手段的使用,在真实性、具体生动性方面远远超过了文字,因而这种教学改革方向值得推崇;宗教人类学由于田野调查方法的普遍运用,使其研究对象从非制度化宗教扩展到了制度化宗教。

 在观看了《武昌佛学院复学调研》等影片后,方祥玉副主任对学生们在影视作品中所体现的多学科知识综合能力以及影片中宗教界人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她还结合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具体工作,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课程改革工作中来,进一步加强学院间和教师间的跨学科合作,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综合水平。

学院副院长李志指出,宗教人类学作为一个大的学科领域,本身就是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一个结果。曹彦老师主持的“宗教人类学”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新文科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理念:一是跨学科,二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高度融合,三是新技术、新媒介与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通过田野调查以及视频的制作,曹彦老师以特别的教学形式,让同学们在拍摄及田野调查中理解深刻而抽象的理论。

周冶陶会长指出,分享会开得非常好。第一,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直接帮助学生们掌握宗教专业知识、跨学科的一些专业技能,尤其是有助于培养学子们理论结合实际的科研素养;第二,这些作品的制作实践有利于促进宗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从课堂走向多学科结合的田野调查,是宗教学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创新的好途径;第三,这些作品不仅宣传了武汉市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为保护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现实的鲜活的好素材。她希望今后还有共同合作研究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和传承的工作。

  任课教师曹彦副教授指出,上世纪20年代“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就能平等地尊重被拍摄的爱斯基摩人,一边拍摄,一边教他们冲洗胶片,再与当地人共同观看素材,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观感。弗拉哈迪通过分享与合作的工作方式,确立了人类学田野影视创作的文化相对论原则。此外,作为对被调查对象的回赠,这些影视作品已经放在了Bilibili网站上(检索“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宗教人类学”)。

参与制作这四部影片的学生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于所有参与“宗教人类学”课程的同学们来说,这次分享会如同他们的“成年礼”。学生们不仅展示了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还分享了在田野调查的实践中获得的真实体验。更重要的是,各位学生集体创作的人类学田野影视作品,以及相互呼应的田野调查报告,将一同成为具有永恒科学价值的研究档案。

(照片提供:陈崴、谢来我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