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时代如何安排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9-11
——在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2017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院长 吴根友
各位新同学,各位老师:上午好!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以高兴的心情,又迎来了珞珈山、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国学院的新主人。在这里,我代表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的全体师生,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诚挚而又热烈的欢迎,同时也非常感谢你们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而最终选择了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与国学院,成为我们大家庭里的新成员。我在这里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你们的选择是对的,几年以后,你们可以验证我今天站在这里说过的话。
今天在座的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生群体对于来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国学院学习,应该有比较明确的目的与目标,对于绝大多数的本科新生同学来说,可能目标还不是那么明确。目标不明确是对的,因为对于一个陌生的认知对象而言,我们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究竟能做什么?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近些年来的哪些新闻感兴趣?我本人对于阿法狗与马云的无人售货,以及充斥于信息平台上的各种无人机、无人汽车的信息比较感兴趣。对于这些信息,我们用哲学的概念加以概括,似乎可以命名为“无人X”时代,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智能机器人时代”。在这个“无人X”时代,越来越多的程序化工作,都将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智能机器人”还可以设计得像人一样,成为人的精神伴侣的另一伴,只是他或她不会对你生气、发脾气,而只是一味地顺从你。这样的时代在今天还只是露出了端倪,今后将越来越普遍,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如今日的小汽车一样。面对“无人X”即将大范围成为现实的时代,我们在大学生活里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追求智慧的。但智慧面对一个高度程序化的理智生活环境时,智慧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或者更露骨地说,智慧能有什么用处?中国传统哲学要求我们“格物致知”,告诉我们要“成己成物”。格物,即是研究自然与人类世界,致知即获得关于外在客观世界的正确法则与规则,从而形成比较系统的,一以贯之的理论形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还不够,我们至多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工匠,我们要实现“人生在世”的意义,必须还要向上更进一层,要追求并不断调整自己的人格成长,通过理想的人格,实现对世界的正向有为,成就一定的事业并且能够利己利他。这便是中国传统哲学讲的“成己在物”。回到上文所讲的“无人X”时代,我们该如何的格物知致?我们该如何的成己成物?哲学、国学等传统的与世界打交道、做人的智慧,在新的时代里将如何发挥作用?这些新问题,从已有的哲学、国学、心理学知识里,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但如果我们完全抛开所有现成的哲学、国学、心理学知识,我们不仅找不到答案,而且根本就无法展开对答案寻找的开端。因此,我们既要认真地学习目前已有的现成知识,又不能满足于这些现成的知识,而是要通过综合、消化、吸收,然后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这才是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汉以后成为主流的儒家哲学,十分重视并强调人禽之别,要求人过一种合乎礼制要求的文明生活。西方现代哲学,特别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特别强调人神之别,认清“人是必死之物”,因而提出了“向死而在”的人生哲学,特别深刻,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动摇我们的文明基础,生物基因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用动物器官代替人类身上坏死的器官将会成为医疗事业中的普遍现象。而克隆技术与干细胞再生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人的寿命将会越来越长。如果说离不死之神的距离还很遥远,但人神之间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当人类生活超越了对基础生存的挂念之后,人类的思考似乎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我们以往对世界的追问,可能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人类的好奇心正在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追问方式,变成了为“什么不”这种新的追问方式。这种追问方式的改变,将会导致一场真正而深刻的人类“危机”。我虽然不玩电子游戏,但我们的电子游戏世界里,有多少种包含着“为什么不”的哲学思维在其中?特别是有一款“杀人”的游戏,难道不是在触及人类文明的底线吗?汉语“危机”一词很好,危险而有机会。危险,是因为人类充满好奇心,以自己并非全知全能的智慧来改造世界,以适合、满足人类的要求与好奇心;有机会,即人类或许可以按照合乎人性的要求来安排社会秩序与人伦关系,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桃花园。现在“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实际上也是“为什么不”哲学思维的一种实践态表现。因此,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忧患意识”,基督教文明中的“罪感意识”,可能都有助于我们在技术时代里对人类的本性做出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人类行为的审慎性要有更加切肤的知觉。而在这一点上,中国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智慧就足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谦逊与明智。因此,我们学什么,怎么地学习,如何激活传统的智慧,而不是现成利用传统的智慧,可能是我们学习的必由之路。
今天,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喜欢讲“顶层设计”,从哲学的角度看,对于我们每个人人生的“顶层设计”究竟应该如何展开呢?我个人认为,那将是通过对已经来临而未成型的“已现而未来”世界的筹划,来尝试我们人生的顶层设计,通过这一人生的顶层设计,来安排我们接下来的几年大学生活,这样,我们在大学几年就不只是在被动地学习哲学,而是用哲学的方式——以未来筹划现在,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我们就已然踏上了追求智慧的道路,进而在致知格物、成己成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哲学人。
愿我们在成为哲学人的道路上,一起前行。
谢谢大家!(201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