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贺来教授、郝立新教授做客我校长江论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11-08

115日下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贺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共同做客我校长江论坛第三十讲,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话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共同承办。

《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学报》(人文版、哲社版)主编汪信砚教授主持论坛并向贺来教授、郝立新教授颁发了“长江论坛”纪念证书。

贺来教授的报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合点入手,阐述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以及这种批判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的契合关系,由此说明了这种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他还特别回顾了近四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到关于人的存在问题大讨论的理论探索之路,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对于我们在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的学术主张。贺教授认为,要构建这一体系,我们必须坚持生存实践论的理论性质、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以及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批判本性。

郝立新教授的报告则论述了“新时代”视域下哲学发展和发展哲学的问题。他从“新时代”的概念切入,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反思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他援引马克思关于时代与哲学关系的经典表述,指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哲学界应该站在民族历史、社会主义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高度,以把握时代规律的科学维度、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价值向度,秉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的原则来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贺来教授和郝立新教授就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点问题、现代性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与传统中国的文官科举制度的关系、俄国社会的特殊性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般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人的自由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汪信砚教授在最后的点评中指出,贺来教授和郝立新教授的报告充分呈现了他们对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他们的精彩论述和对问题本身所作出的各具特色的回答,还有他们切入问题的方式方法、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都能够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发。(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