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麻天祥教授似曾相识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1-05-10
麻天祥学术站 2010-6-21
近日武汉这个地方更多地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之内,朋友去武汉工作,中心来了位武大的访问学者。过去虽然我的教书先生中有武汉的老师,也知道武汉的一些教授,曾经途径武汉一次,但没有像现在这么关注过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中的人。相比之下,北京我自然熟悉的多。
武汉是中国哲学界的一个重镇,判断的依据自然是有一些哲学界名师在武汉,或者出自武汉。
由于黄教授的推荐,看到了武大教授麻天祥的两部书,随笔二集,《指日》、《揽月》(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读起来有种很熟悉的感觉。我想一方面和我最近大半年来读中文书少的缘故有关,因此,读起来中国学者写的中文书,自然是非常熟悉,另一方面,他的一些经历和看法和我有相同之处。
比如,他认为禅宗有老庄这个思想来源,虽然我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我接受这种观点,至少不会反对,我认为禅宗和老庄思想至少有一种亲缘上的接近。据说,这是他的一大学术观点和贡献,在国内学界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从佛学界出发,反对这种禅宗思想老庄来源说,也是可以理解的。折中的态度,估计就是佛学中国化的产物,不过这也摆脱不了老庄的影响,毕竟,一种外来的思想要想在一个新的文化中扎根,离不开与本土思想的融合。至于禅宗的思想主要来源是老庄还是佛教,这的确不好说明白。
麻教授到过很多地方,从河南到西安,从海口到长沙,后来在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教书,此外,还来过美国的华盛顿,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在马里兰大学进行交流,还到过加拿大(如果我不拒绝的话,肯定也会去加拿大学习一段时间,不知这个决定以后是否会后悔),还在港澳台等地做过活动,我去的地方虽然不如他的多,但重叠的地方的确有几个,算是地域上有缘分,虽然时间上相差了至少十年以上,他的年龄大我三十多岁,一倍多些,老前辈。我似乎是个安土重迁,也挺恋家怀旧的人,不过,似乎一种力量一直在推动我进行着地域的转变,我想,最好还是从命的好,拒绝了,也许就改变了冥冥之中的安排。
读他在哲学上的心路历程,对终极意义的求索,也很同感,相信也是很多在哲学这条道路上求索的人的共同的感受,都想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抓住生命的立足点,应该说,都在这条路上走,却很难抓的住。
他在美国的生活描述,我也有很多的共同感受和看法,他去的地方,参加的活动,有些我也去过,也参加过,十年前他在美国和十年后我在美国,居然有那么多的雷同之处,呵呵,人啊人。
要说差别,麻先生出身医学,转做哲学时,应该说主要在佛教,尤其是禅宗方面很有造诣,我从英语转向哲学时,应该说中国哲学中的儒家对我的影响较深。
他是个笔耕不辍,很能写作的高产学者,这一点我就不如他,我愿意探索,却懒于提笔,这点应该向他学习。
他来美国时应该已经是教授了,而且很活跃,我相对而言,还是安静的多,呵呵。
虽未谋面,似曾相识。时空也有很大的差别,但人生上似乎有那么一些重合之处。奇妙奇妙啊。(yanweixi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