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讲座回顾|“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哲学”跨学科高端对谈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2-24

本网讯(通讯员黄沐晨)12月19日晚,由“跨文化交流中的经典文本诠释与话语流变”青年团队、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外国语言文学学院、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跨学科高端对谈“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哲学”,在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振华楼B214报告厅成功举行。

对谈的主讲人为达拉斯德州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凯萨琳·西塞尔讲座教授顾明栋,三位与谈人分别为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包向飞教授、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文学院李松教授、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廖璨璨副教授,讲座由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副研究员刘沁主持,青年团队中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40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次对谈活动。

讲座现场

顾明栋教授的讲座围绕如下话题展开,什么是西方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何时奠定的、是由什么人塑造的,以及西方中心主义对东西方交流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展开。首先,顾明栋教授聚焦于尼克拉斯·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这位率先播下西方中心主义种子的重要思想家。马勒伯朗士在17世纪撰写了一本小册子,通过假想的对话形式探讨了基督教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关于神的存在和本质的问题。尽管他对新儒家学说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对中国哲学整体持偏见态度。马勒伯朗士的作品对成为中西思想交流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中西哲学交流奠定了思想基础,尤其是对德国思想家沃尔夫的演讲以及自然神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明栋教授在讲座中

随后,顾教授探讨了西方启蒙时期思想家对中国哲学的不同评价。一方面,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思想家并非真正的哲学家,因为缺乏推理思考、概念分类等哲学要素。另一方面,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则高度评价中国哲学,视孔子、老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伟大代表。顾教授特别提到,莱布尼兹的二进制算式受到了《易经》的启发,这一点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莱布尼兹对中国的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中国哲学涵盖了宇宙生成论、宇宙论、本体论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其对中国哲学的坚定辩护。

顾教授进一步指出“欧洲中心主义”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他通过分析莱布尼兹和沃尔夫对中国哲学的尊重与解读,并对比康德和黑格尔的偏见与批评,强调思想开放和包容差异对于平等的跨文化思想交流的重要性。对比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成功与康德、黑格尔的不同观点失败,说明了思想平等是不同思想传统间进行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康德和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立场扭曲了其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为现代西方中心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顾教授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并提倡以西方学术界能够理解认可的方式展现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同时,他也鼓励我们保持文化自信,认为这是平等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顾明栋教授和与谈人进行交流讨论

顾明栋教授和学生听众进行交流讨论

在评论互动环节中,顾明栋教授分别对与谈人包向飞教授、李松教授、廖璨璨副教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各位专家学者就中心主义是否具有一定价值、“他者”在理解中国哲学时的视野转换、中西哲学术语移植的不对接性、中国哲学研究者如何处理研究时的双重束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顾教授也对现场学生提出的对待中西哲学差异的态度等问题做出了严谨细致的回答。

对谈在热烈活泼的气氛中结束。顾明栋教授的讲座指出了不仅对挑战西方中心主义学术研究的弊端,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平等有效的跨文化对话提供了重要启示。今后研究团队也将在该领域继续探索,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

团队成员与顾明栋教授合影留念


“跨文化交流中的经典文本诠释与话语流变”青年团队简介:

“跨文化交流中的经典文本诠释与话语流变”研究团队,是聚焦人文社科发展前沿而组建的一支青年学术团队,由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外语学院张鸿彦副教授和哲学院廖璨璨副教授共同负责。团队围绕经典文本诠释、翻译与互动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由古至今,由中到外的话语流变等关键问题展开,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将文本诠释和话语流变置于跨文化交流视野予以考量,由此更深入地理解经典文本的普世性意义和东西文化的横向交互与纵向演进。团队跨越三个学院——外语学院,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和文学院,涉及十个二级学科和六个语种。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