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光明日报】汪信砚:创新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根本途径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11-14

作者:汪信砚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特别强调的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根本要求。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中。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指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有的三个特点:一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其中,在论述第二个特点“原创性、时代性”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

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2021年5月9日,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大战略目标。他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的关键在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而且指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根本途径。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始终是与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联系在一起的。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创新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根本途径。

自主的知识体系是相对于不自主的知识体系而言的。我们以往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不完全自主的知识体系。这种不完全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在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形成的。

如果说以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完全自主性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那么,今天我们决不应该再固守这种不完全自主的知识体系和囿于西方学术的学徒心理。在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这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时代使命。显然,如果没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仅靠沿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使命的。当代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它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因此,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中国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是时候结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徒状态、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获得它的自我主张了。这里所说的“获得它的自我主张”,也就是指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世界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自主与创新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各个民族和国家唯有创新才能形成具有自主性的知识体系。道理很简单: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是具有自主性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因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不负这个时代,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努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创新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根本途径,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基本规定性所决定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几重规定性:

第一,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中国人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是由中国人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就是“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永远不可能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第二,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该是立足中国实际、回答或解决中国问题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在分析和解释中国现实社会问题时,如果不加辨别的套用西方的知识体系,就好比是不管自己有没有病、有什么病,把别人治病的药拿来就吃。

第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该是既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又体现中国立场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仅要研究中国问题,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而且要研究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尤其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一方面,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应该“以时代为观照”,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为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也应该“以中国为观照”、体现中国立场,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第四,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该是既充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又体现中国智慧的知识体系。无论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还是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都既需要以他山之石攻玉,又必须充分运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必须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中国的独特贡献。

第五,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还应该是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该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特别是通过展现中国道路,总结其中的经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或世界上其他国家面临的类似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从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上述规定性可以看出,任何照抄照搬、依样画葫芦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唯有通过创新才能真正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这方面的紧迫感,我们决不能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态度来看待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问题。只有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久久为功,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真正实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才有可能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作者:汪信砚,系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载《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4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