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赵士发 张昊: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6-12

【摘  要】毛泽东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内容上,毛泽东从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思想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在形式上,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拥有了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其原创性贡献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具有重大贡献,而且对新时代传播中国话语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创性;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赵士发,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社会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哲学。张昊,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博士生。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0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出了理论概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哲学层面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飞跃的形成,意味着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但长期以来,总有人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出发,忽视甚至否认毛泽东哲学思想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今天,依然有人从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出发,否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的民族特性,倡导所谓的一元现代性与普世价值观念。本文将在厘清原创性概念实质内涵的基础上,考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创性理论贡献的实质、内容与重要意义,以期抛砖引玉。

一  原创性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贡献的实质

毛泽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毛泽东所面对的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所处背景都大不相同的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他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和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警惕性,对中国人民的生活现实具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生成机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运用,也不是基于中国具体实践的经验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历史情境的交互作用。在内容上,毛泽东针对中国现实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总结出新的经验,提出了原创性理论。在形式上,毛泽东真正实现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中国式的表达,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了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做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在理论向度上,毛泽东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有效地“解释世界”,创立了原创性的毛泽东思想。在实践向度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改造世界”,在独创性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改造中国的客观世界与人民的主观世界。

究竟如何理解原创性?原创性不是没有根据的标新立异,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概念与范畴、观点与原理、方法与范式、经验与规律、结构与体系等思想理论系统及其要素,它不是原有理论的简单重复与照搬照抄。原创性以主体性为基础,其本质在于“接着讲”或“对着讲”,讲出自己的东西。原创性是理论的生命与价值之所在,也是理论自信的基础。原创性理论包括多种类型,除了理论成果意义上的开创新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等,还包括认识论意义上的原创性理论思维。它是指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原理、新的理论学派或者理论体系,这属于原创性理论思维。在认识论意义上,原创性理论的产生除了某种新的理论框架、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也包括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新的具体的经验,再将独创性经验抽象概括为理论的提升过程。这种在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形成新理论的思维过程,正是原创性理论思维。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不是一般的理论创新,在实质上是一种原创性的理论创新,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传统与理论事业。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内容上,毛泽东立足于中国现实,解决中国自身的革命与建设问题,因而毛泽东哲学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理解上,一种流行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原创性,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就不可能具有原创性了。这种看法是似是而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本身也是从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出发的,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才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一新的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从无到有的原创性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本身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原创过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形成和创立的过程。正如学界有人指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突破性的发展,一种是突破性的发展。”非突破性发展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内涵的认识,扩大对外延和适用范围的认识,这就是“接着讲”。突破性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某些理论不能用来指导新的实践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解决新的时代问题,以指导新的实践活动,获取新的理论,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着讲”。突破性发展与非突破性发展是理论成果上的划分,但是原创性贡献除了体现在理论成果上,也体现在认识的提升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之下,毛泽东哲学做出了突出的原创性贡献。这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实践,总结出独创性经验,又抽象概括为理论的过程,它体现的正是一种原创性的理论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其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都极大推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毛泽东提出的“两个改造”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农民主体观、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等则极大地推进了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其次,在形式上,毛泽东从话语表达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话语符号是价值观念的载体,没有无意义的符号,也没有无符号的意义。意义世界通过共同的符号被主体共享,而享有相同意义世界的主体才能相互理解。伽达默尔曾经指出:“正如我们所说的,所谓理解就是在语言上取得相互一致(Sich in der Sprache Verständigen),而不是说使自己置身于他人的思想之中并设身处地地领会他人的体验。我们曾经强调说,在理解中这样所产生的意义经验总是包含着应用(Applikation)。”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以中国人民能够听得懂的话语进行阐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表达上接地气,被大众所理解,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毛泽东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阐释马克思主义并非教条,而是行动指南;用“纸老虎”形容一切反动派;用“我们要做生意”阐述中国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一切可以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等等。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拥有了中国形式和中国风格,成为具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在实质上体现为突破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束缚,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能只在理论上进行原创性发展,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更高级的认识,总结独创性经验,再提升为新的理论。理论向度与实践向度并非截然二分、互不干涉的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两种向度下,主体从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进而做出原创性贡献。在内容和形式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是理论原创的应有之义,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必然路径。这是理论向度上的提升与创新,也是实践向度中不断检验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果,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断提升的结果。这并非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是主观主义,不是像一些西方毛泽东思想研究者所认为的毛泽东是“唯意志论者”。

二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创性贡献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多维度的原创性贡献,内容十分丰富。这体现在毛泽东哲学突破了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极大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传统与理论事业,如上文所述。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体现在毛泽东始终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突出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人民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开创了中国式的革命与现代化建设道路。

一方面,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的艰巨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以后,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时代的紧要课题。毛泽东立足于唯物史观,主张中国不能走西式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也不能走苏联僵化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老路,而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0世纪60年代,他领导的中苏论战,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论争,也体现了双方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分歧。在理论上,则体现了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现代化理论的不同理解,毛泽东摆脱了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束缚,在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理论。

另一方面,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性思想。毛泽东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和平演变,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核心观念的批判和改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理论做出了多维度的原创性贡献。在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性核心观念方面,批判并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丰富具体的人民民主概念、认识与实践有机统一意义上的自由概念、全体人民之间的实质平等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等,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第一,毛泽东丰富了科学观的内容与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性被等同于科技理性,科学成为现代思想启蒙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实质被理解为工具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产生于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对其科学观的批判。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主张坚持唯物辩证法与实事求是。他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只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态度,才能取得科学的认识。他反对言必称希腊,强调从中国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毛泽东指出:“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也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毛泽东认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会对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危害,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中国实际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要反对一切“本本主义”。因此,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强调科学的态度,也主张使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证方法。他认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片面的、静止的方法是“非科学”的。同时,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他指出:“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同时不断使用马克思主义改造自身,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作风。可见,毛泽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批判并超越了西方工具理性主义的科学观。

第二,毛泽东丰富了民主的内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主观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府,是实现民主与专政辩证统一的政府,其对人民不是专政的或独裁的,而是民主的。并且,毛泽东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虚伪,他认为:“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真正的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而不是所有人民无序参与的泛民主主义。民主与专政、民主与纪律等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如果不对少数剥削者进行专政,大多数人的民主是无法获得保障的。并且,人民的国家保护人民,也要用民主的方法改造自己。毛泽东认为民主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要实现民主,也要以民主为手段,他们的使命是实现最充分的民主,“同时,他们又是人民的先生,用自我教育或自我批评的方法,教育人民”。毛泽东丰富了民主的内涵,同时将其民主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相结合,以民主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以确保党的先进性。在他看来,民主的手段是克服教条主义的有效方式,也是保证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和纲领性的内在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具体而言,民主的手段就是自我批评的方法,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毛泽东则使这种真理在中国落地生根。他将民主同时视为手段和目的,丰富了民主的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民主思想实现了中国化,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形式的民主观。

第三,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自由概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观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资产阶级首次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由观在扬弃以往的自由观的基础上,指出不存在资产阶级所说的抽象自由,并且将精神作为人的感性活动的产物,置于劳动之下,将自由作为劳动的一种属性,人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自由。毛泽东从认识论的角度深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由观,他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在没有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盲目性的。”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毛泽东所说的“自由”,并不是认识和实践的活动本身,而是主体自觉、自为、自主的一种状态,接近于不断由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不断向真理靠近的状态。毛泽东从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出发,指出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必然,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盲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才能获得自由。同时,也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中,人才能获得自由发展。人在改造世界中,将理性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进而得到被实践检验后的更高级的理性认识,从而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毛泽东从认识与实践有机统一的角度丰富了自由的内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第四,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及其实现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等观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近代以来,在西方社会,平等已经成为某种公理追求,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近代西方人权的平等具有内在矛盾,平等、公平等概念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经济关系而产生,也因此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病。资本主义社会所赋予的人在形式上的抽象平等无疑是一种巨大进步,但同时也使人异化,因此人在资本逻辑的束缚下无法获得实质平等。马克思将平等建立于生产关系之上,对平等的追求由抽象变为具体,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的形式公平的虚伪性,进而强调全人类的解放,从而实现实质上的平等。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平等思想的基础上,从劳动的角度分析生产关系,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同时,也将劳动视为无产阶级改造人民和改造自身的方式,视为实现平等的途径。在对平等权利的追求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平等并非“天赋”权利,而必须通过革命实现。对于实现官兵之间的平等,毛泽东认为:“劳动可以改造思想,改造人。战士看到干部也挖地,官兵关系就可以改善,这就是政治工作。”对于实现官民之间的平等,毛泽东强调,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特权,防止干部脱离人民群众,以实现政治平等,其方式就包括参加劳动。毛泽东的平等观是多维度的,是非常复杂的。他强调全体人民的政治平等,包括妇女等长久以来的弱势人群。以劳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毛泽东强调劳动对改造主观世界的价值,并且以无产阶级平等观塑造中国共产党,防止党内出现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等危害无产阶级先进性的情况。毛泽东不仅在平等的内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在实现平等的路径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第五,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所主张的“博爱”观念进行了扬弃,提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产阶级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批判,认为并没有抽象的博爱概念,只有具体的阶级的概念。在他的阐述中从未直接提到过“博爱”,但是毛泽东对无产阶级所称的“爱”的概念进行了中国式表达,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中国化,进而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将资产阶级所使用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话语体系,转换为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中国现代话语体系。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阶级的角度,为“人民”划定了范围,扩大了“人民”的内涵和外延。在毛泽东的话语中,他始终强调敌人和朋友这一问题,并且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将“人民”视为运动着的、而非固定静止的概念。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人民”的界定是不同的。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实践之中。同时,毛泽东具有国际主义视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国际社会环境相结合。很多西方毛泽东思想研究者否认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化,认为毛泽东的政治目的只在于实现中国的解放和富强,而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实现社会主义。实际上,毛泽东将中国救亡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对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无产阶级联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对中国革命与国际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毛泽东对西方现代性的核心观念“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话语的扬弃,对它们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改造与重塑,并结合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三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创性贡献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的原创性贡献,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落地生根,实现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构建起中国现代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为中国走出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性意识增强,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应对新时代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与挑战奠定了基础,对新时代语境下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一方面,在理论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使中国话语体系彻底由封建话语转为现代话语,由资本主义话语向社会主义话语过渡,构建了中国现代话语体系,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现代思想启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舶来品到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并且,由于中国现代性的“后发外生性”和中国近代以来被帝国主义列强剥削压迫的历史境遇,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原创过程中,始终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具有很强的警惕意识,避免了中国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道路。毛泽东最先意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独裁”,是形式的民主,并非真正的民主,并构建起了围绕“人民”“群众”等关键词的中国现代话语体系,发展出中国的具体的民主,批判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以“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话语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仍然面对着西方国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关于“民主”等概念方面教师爷般的指责。《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中指出:“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中国的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与全过程的,是基于中国人民的实践探索的独特经验总结出的重要成果。在理论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促进了中国话语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也在揭示资本主义现代性话语虚伪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中国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同时,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

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不仅指导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对新时代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仍然具有借鉴意义。首先,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并且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对于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愿景,他指出:“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要为全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中国要坚持与世界各国共同实现和平发展,要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道路。其次,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的原创性贡献对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在中国话语的传播上,从1950年代杜勒斯提出“和平演变”,到1990年代约瑟夫·奈主张“软实力”;从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建议“网络空间战”,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讲,美国始终用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一直处于“被围剿”的意识形态场域。新时代语境下,仍有西方国家试图开启后殖民时代,对中国展开和平演变,中国虽然实现了站起来和富起来,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但是还未解决“挨骂”的问题。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尽管中国一穷二白,但是仍然能向国际社会输出话语,这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做出的原创性贡献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始终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国的责任担当,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无产阶级的使命、国际主义相结合,在国内社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指导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传播具有民主、平等、友爱、互助价值取向的中国话语,这对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具有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毛泽东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现代思想启蒙,从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确立了中国人民的理论自信。这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传播中国话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