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在线论文  >  正文

《志学》卷首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8-06-30

國學班同學們的習作專輯《志學》創刊號終於問世了,同學們讓我寫幾句話,我很樂意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中華文化的至聖先師----孔子在談到平生經歷時,首先講“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在“三十而立”之前,人生的少年、青年階段,是立志向學的階段。儘管我們現在提倡終身教育,講“活到老,學到老”,但無可否定,青少年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儒家之學是“為己之學”,“學”之內涵並非只是今日的單面化的知性教育。“古之學者為已”,切已自反,切於實事。君子之學是學為大人之學,也就是超脫了形質之私而志在天下國家的學問修養。故有志為國家、民族、人民竭誠服務的人,不可廢此學。

國學學子根子要紮正。與天地之正氣相接,周公孔子之學,行必正道,學為正人,正其心,誠其意,仁義為上,為人正直。故國學不是雕蟲小技之學,首先是大道之學,聖人之學!學習不是為了飾智驚愚。今之學界所矜尚者,誠如天門胡石莊先生所說:“非動於意見,即慕於浮名;非狃所獲而自足,即妄引所未至以自欺;所學雖多,要皆義理之見常處後,嗜欲之見常居前,雖多無益也。”

國學班創辦至今已七年了。七年以來,文史哲三院與高研中心的領導、師友、同事們懷著“為往聖繼絕學”之心,竭誠貢獻了智慧與精力,共同培育着國學的“讀書種子”。平心而論,我們的培養目標是端正的,培養方案大體上是完備而務實的,已培養的學生,多數是優秀的。這一嘗試雖艱苦但卻很有意義。以“小班授課,經典導讀”為特徵的國學班,打破了長期以來僵化、分科、填鴨式的培養模式,強調直接接觸典籍,與古人作心靈的交流與思想的對話,主張扎實地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肯定國際化、開放性與師生對話性,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並正在克服缺弱,使之更為完善。

我所以為大家的刊物取名“志學”,是代表老師們殷殷希望國學班的學子以“橫渠四句”激勵自己,立定志向,有大志向,學大智慧,以大氣魄,大承擔,來端正自己學習的目的與動機,這樣才能有毅力,有韌性,克服困難,嚴格要求自己,下苦功夫打好古文字、古文獻、古思想的基礎,下苦功夫學好英文與日文等外文,鑽研學問,切磋琢磨。切盼大家珍惜人民給我們的學習機會與條件,珍惜學校與老師們的付出,要講良心正氣,不要斤斤計較於小的利欲,切忌浮躁不實。

多年以來,我一直盼望國學班也有如《嚶鳴》、《比較》、《珞珈人文》那樣的學習園地,今天終於有了,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辦習作園地,對作者、編者都是鍛煉。國學班的同學不僅要會讀書,還要會做事。在讀書中做事,在做事中讀書,樂莫大焉。

我代表同學們向德高望眾的蕭萐父先生求字,蕭老師欣然應允。老先生對國學後生寄予厚望,晚生衷心感謝他老人家賜贈墨寶與一貫對同學們的關心愛護。我常對同學們說,蕭先生等老前輩學者志向遠大,尚友古人,關心國事民瘼,修己安人,立人達人,扶掖後進,默默耕耘,不求聞達;他們學養深沉,堂廡很寬,功底厚實,淹貫經史子集,通觀儒釋道,涵化中印西,又善詩詞歌賦、棋琴書畫,博雅多才,是我們國學師生的楷模!希望同學們多向老前輩學習為人為學之道。

武昌郭齊勇

戊子年三月廿六日於珞珈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