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校友之窗  >  校友园地

赵本山身边的珞珈人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2-08-07

>

深秋初冬季节,珞珈山层林尽染。回母校参加老校长陶德麟教授八十华诞庆祝活动的本山传媒集团艺术总监刘双平,还是那么思维敏锐,幽默风趣,妙语连珠。他是国内知名文化管理专家和幽默研究专家,也是武大校史专家。多年来,他用真情、快乐和睿智书写精彩纷呈的传奇人生。

珞珈情结在心中生根

1982年刘双平考入武大哲学系,得陶德麟等知名教授教诲,那时便爱上了哲学,爱上了武大,以能做一个武大人为自豪。1986年他毕业留校工作,一干就是十年。改革开放之初武大被誉为“高校里的深圳”,师生思想活跃,以追求“创造性思维”为时尚。刘双平的才能逐渐得到了施展和提升。获悉围棋“国手”聂卫平路过武汉,他马上提出请聂卫平来武大做一次讲座,在刘道玉校长的支持下,很快就落实了此事。聂卫平在陈祖德九段陪同下来武大做精彩演讲,能容纳两万人的小操场人头攒动,场面之火爆至今仍让他难以忘怀。第二年,中央给经济欠发达地区派支教讲师团,湖北省鄂西分团由武大牵头,6家省直单位和高校抽调20多名青年骨干到鄂西支教一年,分团团长由武大委派。用人不拘一格的刘校长慧眼识珠,把这个机会给了留校工作不满一年还未转正的刘双平,破格提拔他为讲师团团长。正是这一特殊的岗位让刘双平脱胎换骨地“早熟”了。

在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兼校长秘书任上,刘双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时任校长陶德麟教授评价,刘双平既聪明又实在,既会读书又会写作,既有长远眼光又会办实事。他不仅能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还能主动办好领导没有想到而学校很需要办的事。他为母校做的许多好事当中有两件具有历史意义,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武大校园土地被外单位占去很多,成了妨碍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他通过校友伍修权将军的大力帮助,以妥善的运作方式成功收回位于东湖边被占据30多年的三亩土地,为武大“收复失地”开了一个好头,学校为此专门发文通报表扬;二是他通过成功运作,成立武大校友基金会,现更名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他编辑出版《漫话武大》一书,与武大历史人物对话,对武大历史系统梳理,对学校的爱由感性纯真步入理性深沉。后来他北上京城工作,兼任北京校友会秘书长一职,为母校、为校友做了很多实事。他组织和主编的《珞珈学子在京城》一书出版发行,成为在京校友献给母校的一份厚礼。我给这本书写书评,他曾对我说,珞珈山早就是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他的爱人也是武大哲学系毕业的,他的家还安在珞珈山,如今儿子又由北京考回武大上学,这里的空气对他来说是那么地熟悉。

因校友与艺术结缘

刘双平1996年调离母校,北上京城“下海”经商,先后做过投融资、房地产和漫画产业,后又“上岸”中国歌舞团(中央歌舞团)任高管,拉起作为中直院团改革试点的“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到南方闯市场。他研究相声、漫画、小品、二人转等幽默艺术,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职业生涯多次大跨度转变。日前,湖北日报社社长江作苏在北京“刘老根大舞台”观赏了二人转后,惊叹文艺界有刘双平这样一位湖北人、一位武大人。2002年初,我到中国歌舞团去看望刘双平,他告诉我,武大对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是母校和校友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刘双平到北京工作后不久,便与武大北京校友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著名漫画家方成结下忘年之交。1998年,在刘双平的组织下,“方成先生80寿辰漫画展”在武大成功举办。正是因为方成漫画的魔力,刘双平喜欢上了漫画,并爱上了幽默艺术。方成是“漫坛四老”之一,通过方成刘双平又与“四老”中的另“三老”:华君武、丁聪、廖冰兄建立了友谊。后来他撰文说,“漫坛四老”个个都有杰出艺术成就,华君武是漫画家中的“革命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战斗性,如匕首刺向落后和腐朽;丁聪是漫画家中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充满童心,画工精细,线条优美;廖冰兄是漫画家中的“思想家”,他的作品有深邃的思想内涵,让人的灵魂颤抖;方成是漫画家中的“幽默家”,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诙谐机智,让人捧腹。源于对幽默研究的兴趣,让刘双平不知不觉地跨入喜剧艺术领域,与艺术开始结缘。

2000年千禧龙年,中国歌舞团团长张业生校友邀请他出任中国歌舞团团长助理,实现了人生的大跨度转变,正式走上了艺术管理的人生道路。他带队到澳门参加庆祝回归一周年演出、到西藏参加和平解放50周年慰问演出、赴泰国与王室进行了友好交流演出等,均取得圆满成功。2002年下半年,中国歌舞团与广东东莞市达成了合作协议,组建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将其作为中直院团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刘双平被任命为团长。在这里,他的经营管理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分团实行背靠政府、面向市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全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很快成为南国一道亮丽文化风景线,刘双平也因此而享誉文艺界,并结交了许多文艺界好友。2003年底,在赵本山老家辽宁开原,刘双平通过笑星邓小林结识了心中的幽默巨星赵本山,两人从相声到小品、从小品到二人转、从侯宝林到梅兰芳,从《刘老根》到《马大帅》,谈兴浓厚,心有灵犀。2007年,两人的相知相惜促成了完美的合作,刘双平出任本山传媒集团总裁,后又任艺术总监。

用睿智打造快乐

哲学的智慧对刘双平的事业和人生有着深远影响,在人生观上他崇尚辩证法,在艺术观上他崇尚雅俗共赏。有幸的是,他在“下海”之初有缘得到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甸学长指教。董教授从效率与公平的经济学关系谈起,指出人类社会总是在追求“效率”或“平等”的理想中游离,告诫他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哲学,辩证法在任何时候都是管用的。刘双平从中颇受启发。加盟本山传媒集团,秉着“快乐生产、生产快乐”的理念,刘双平在艺术事业上如鱼得水。思考中每遇到把握不准的哲学概念和问题,他常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与刘辉平、叶春辉、石佑君、方立新等老同学探讨,在鲜活的思想交流中不断吸取智慧的营养。2009年,他配合赵本山先生在北京成功开办了“刘老根大舞台”剧场,二人转强势进京,掀开了东北二人转近三百年历史崭新一页。在中国演艺业并不算发达,“刘老根大舞台”连锁剧场“天天有演出,场场都火爆”,创造了中国文艺界的一个传奇,成为中国演艺产业领头羊。和赵本山共事近四年,刘双平评价赵本山是难得的喜剧天才、经营奇才,跟着本山老师工作很开心。而赵本山也对媒体说过:自己是东北人,粗线条;刘双平是南方人,心细,帮他管理公司事务,正好互补。

赵本山火了20多年,围绕他关于雅和俗的争论也有20多年。今年7月23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以“最低俗的中国人”作为标题对小沈阳走红现象进行了评述,由此再次引发了国内对于二人转表演俗与否的讨论。刘双平于7月31日在人民网发文《逢俗必反是罪过》,系统阐述了他对雅、俗文化的观点。他认为,从哲学的角度看,俗和雅很明显是一对矛盾:俗是大众的,雅是小众的;俗是低层次的,雅是高层次的;俗在乡野,雅在殿堂……故有“曲高和者寡”之说。但俗和雅又是辩证统一的,俗是雅的基础,雅是俗的升华;雅和俗的边界是相对的、不清晰的,往往是雅和俗相联相通,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如八卦之“阴阳鱼”(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互生,形成圆满),故而有生命力的艺术皆“雅俗共赏”。文艺作品唯有雅俗共赏,才是真高度、真境界、真智慧和真力量,才能产生巨大的生命力和超常的影响力。他指出,什么时候我们正视“俗”,敢于表达我们对于俗文化的喜爱,我们才真正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真正认清民族的文化,从中总结出民族文化的正面价值,才能有力地推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他的这一独特解读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上回帖上万条。他对漫画、相声、小品、二人转等幽默艺术的很多独到见解和观点,特别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好评。今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表他的文章——《文化企业要到市场中弄潮》,他畅谈文化体制改革,指出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必须要脱离体制的温床,在市场大潮中接受人民群众的选择;同时要给民营文化单位以公平的市场主体地位,让民间活跃的文化力量能够发挥巨大的活力,服务于亿万民众。文章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

“一个情字活一生”。刘双平这次专程回母校参加恩师陶德麟教授八十华诞庆祝活动,出资10万元人民币与其他几位校友倡议发起设立陶德麟哲学基金,用于奖励哲学优秀人才。在我送他到机场的路上,他关切询问许多老师、同事的近况及学生的培养情况,希望他们快乐幸福,希望珞珈英才遍天下。石蕴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我为有这样的校友而感动,正是有了他们,珞珈山才这样熠熠生辉。

刘双平(前排左二)与北京崇文区代表签订“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协议

刘双平(左一)与陶德麟先生夫妇合影

赵本山先生与刘双平(左三)母子合影

(本文原刊载于凤凰网、《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报》)

(龚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