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分馆  >  读者服务  >  正文

【珞珈哲声】之十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是“中国哲学”?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10-11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是“中国哲学”?

——评李维武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刘金鹏

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主要存在着两种理论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视域和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视域。这两种研究视域有着完全不同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路径。在第一种理论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主要挑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在第二种理论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是不是中国哲学”?究其实质,前者质疑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身份”,后者质疑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文化身份”(即“中国思想文化身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有独特贡献得到充分的证成和确定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中国哲学”随之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所要解答的首要问题。就此而言,解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文化身份问题,构成李维武教授新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最为突出的问题意识和独特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该书入选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14月出版。全书共分为四编、十九章,加上导论和结语,总计74万字,是一部非常厚重、极有分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论著。

与以往的研究论著不同,李维武教授是从中国现代哲学发展史的理论视域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可谓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结合其所长期从事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李维武教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置于中国哲学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和现代形态转进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加以考察、分析与衡论,据此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与传统更新所作出的理论贡献及其重要意义,进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已融入到中国现代哲学建构与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并已成为中国现代哲学史的主流思潮和有机构成部分,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或“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转变,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新方向新理路。

李维武教授之所以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转换为中国现代哲学史,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理论研究的创新突破。从根本上讲,研究视域的更新主要取决于问题意识的转换。正如马克思所言:“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马克思:《集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3页。)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成果已充分说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不是别的什么哲学),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疑非但没有消失,却在悄然间发生了重要演变,即: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转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中国哲学”?对此,李维武教授将之概括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包含问题的解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由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所提出,决定了只能从中国哲学史的演进与发展来回应和破解这一问题。李维武教授强调指出,要解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首先要彻底转变以往的观念和思路,重新思考和发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贯通处和结合点;不是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继而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知行观等方面的相似、相近、相通之处,据此而说明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能够与本土的中国哲学相嫁接、相融通,而是要从马克思主义传入后中国所发生的社会历史变迁中,聚焦于19-20世纪中国哲学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现代形态的转型发展,探寻并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的内在关联,从中发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的真正贯通处和结合点。具体来说,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潮之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以其理论的彻底性与原创性,鲜明的批判精神和实践品格,而且以其在哲学理论和哲学体系方面的卓越建树,赋予了中国哲学以新鲜的内容和巨大的活力,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资源的扬弃汲取,经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其它思潮之间的激荡交融,建构起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代表性形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哲学现代形态的展开,积极参与了中国哲学现代传统的创造,为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作出了重大贡献,并由此而成为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构成部分。换言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联系,通过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深度参与,通过对中国哲学现代传统的创造,业已成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从“在中国的哲学”向“中国的哲学”的重要转变,从而获得了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解决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拥有了自己的中国“国籍”和中国之“根”。一言以蔽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中国哲学”,而且深深地融入到中国哲学现代发展的进程中。

全书紧紧围绕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而展开,分为四大板块,阐述了如何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代表性形态的建构与演进,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文化古今之变的关联。其中,第一编作为全书的导论和关键,系统阐述了作者的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观,论述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要转换研究视域和重构研究框架,阐明了如何从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研究视域来看待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第二编,作者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六个环节,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现代革命观念的形成与马克思在中国的“出场”,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诸形态建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作了总体性的梳理和勾画;在第三编,作者选取李大钊、李达、毛泽东和冯契四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代表性形态建构与演进的四个重要环节,分别予以考察、分析和衡论,揭示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史观到辩证唯物主义再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逻辑发展进程;在第四编,作者以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最为关注的文化观问题为理论焦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文化古今之变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与探讨,进一步阐明:在中国文化的古今之变中,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是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并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仍然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灵魂。

总体而言,李维武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所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著作;它的出版,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还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书作者简介

李维武1949 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哲学博士,现任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教授、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以19-20 世纪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要研究方向。著有《20 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吕不韦评传》《王充与中国文化》《徐复观学术思想评传》《长江流域文化与近代中国哲学》《中国的现代转型》《中国哲学的传统更新》《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重读毛泽东〈实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与何萍合著)等书,发表论文 200 余篇。

【荐书人简介

刘金鹏1977年出生,河南新野人。哲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