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雅萍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士发 |
毛泽东与中国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以意识形态话语为中心的考察 |
2 |
傅蓉 |
中国哲学 |
郭齐勇 |
传统孝道及其现代转化 |
3 |
谢艳红 |
国学 |
卢烈红 |
刘博平古音学研究 |
4 |
刘晨 |
外国哲学 |
曾晓平 |
康德的“世界”概念研究——基于自然的视角 |
5 |
郑翠仙 |
美学 |
彭富春 |
孔子和庄子关于技艺的美学 |
6 |
李一鸣 |
美学 |
范明华 |
摄影艺术中时间性问题的美学研究 |
7 |
陈慧明 |
宗教学 |
翟志宏 |
约翰·布里丹语言哲学思想研究 |
8 |
王进健 |
宗教学 |
桑靖宇 |
梦东禅师净土思想研究 |
9 |
古宏韬 |
国学 |
杨华 |
明清祭文研究 |
10 |
江黎明 |
美学 |
彭富春 |
汽车生活的美学研究 |
11 |
乐旭顺 |
外国哲学 |
朱志方 |
吊诡与治疗:庄子与后期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 |
12 |
鲁克伟 |
宗教学 |
徐弢 |
十三世纪的“独一理智论”之争探究 |
13 |
刘颖 |
科学技术哲学 |
李宏芳 |
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对结构实在论的推进 ——从信息结构实在论到量子信息结构实在论 |
14 |
王雯晶 |
哲学心理学 |
钟年 |
行为免疫系统对男性厌女倾向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
15 |
郑小冰 |
哲学心理学 |
钟年 |
中国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与主观时间体验 |
16 |
王少芳 |
国学 |
陈文新 |
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中国文学史”研究 |
17 |
孔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汪信砚 |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18 |
冷蓉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汪信砚 |
论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
19 |
庞艳宾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凯荣 |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现代性批判意蕴 |
20 |
蔡晓辉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凯荣 |
驳波普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 |
21 |
白艳晖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李佃来 |
马克思“人的解放”概念 |
22 |
张萌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李志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的结果”的方法论解读 |
23 |
赖俊威 |
美学 |
范明华 |
中国绘画色彩观念的美学研究 |
24 |
李格非 |
中国哲学 |
吴根友 |
湛甘泉的心性-工夫论及相关思想研究 |
25 |
张天逸 |
美学 |
彭富春 |
魏晋士人服饰审美观念的变迁 |
26 |
张浩 |
国学 |
孙劲松 |
张謇易学研究 |
27 |
刘海成 |
国学 |
张杰 |
明代《传习录》诠释研究 |
28 |
赵欢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士发 |
“伍德命题”的反思与批判——兼论马克思的正义观 |
29 |
李亚奇 |
中国哲学 |
文碧芳 |
钱穆的阳明学诠释之研究 |
30 |
崔继新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陶德麟 |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以1949年以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为例 |
31 |
卢影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赵士发 |
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以本体论问题为中心的考察 |
32 |
郑晓艳 |
外国哲学 |
朱志方 |
道德运气与良好生活 ——伯纳德·威廉斯伦理思想的补充与修正 |
33 |
李宝达 |
中国哲学 |
文碧芳 |
金岳霖哲学思想研究 |
|
|
备注:李宝达(毕业证) |
|